2015年,互聯網+風靡全國,在各行各業引起了顛覆性的時代變革,工控行業也與之深度融合,并形成了全新的產業形態。
隨著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和蔓延,占據工業互聯網“控制大腦”地位的工業控制系統也不可避免地朝著“互聯網+”方向發展。工業控制系統原有相對 封閉的使用環境逐漸被打破,開放性和互聯性越來越強,使得工業控制系統與各種業務系統的協作成為可能,工業設備、人、信息系統和數據的聯系越來越緊密,系統一體化、設備智能化、業務協同化、信息共享化、決策需求全景化、全部過程網絡化等成為工業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。據SHINE、SHODAN等工業控制系 統網絡搜索引擎獲得的數據顯示,數以億計的工業控制系統已經與互聯網連接,包括SCADA、PLC、RTU及與其相連的計算機、服務器、網關等諸多系統和 設備。
“互聯網+”并非僅限于工業控制系統的一個前綴,簡單地與互聯網相連并不能形成真正的“互聯網+工業控制系統”,只有實現“1+1>2”的深度創新融合,才能讓互聯網和工業控制系統成為密不可分、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,從而迸發出新的生產力,然而這條創新融合之路還面臨諸多挑戰。
一是關鍵技術亟待突破。目前數據挖掘、關聯分析等大數據技術尚不成熟,無法滿足實現工業數據海量獲取、精準分析和整合反饋的需要;智能控制、精準判斷等物聯網關鍵技術還未取得突破,無法實現傳感器、控制器、工業設備、工業控制系統之間的無縫對接和遠程智能管控;工業控制系統資源整合、協同制造、實時共享等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,無法有效盤活工業控制系統資源存量、實現系統間對接匹配和資源共享;物聯網、大數據等關鍵技術無法適應“互聯網+工業控制系統”創新融合發展需求,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技術瓶頸。
二是生態體系尚未建立。“互聯網+工業控制系統”的跨領域、跨行業、跨產業鏈應用特征更為凸顯,但當前用戶需求、產品設計、生產制造、物流運輸、市場營銷等環節處于“各自為戰”狀態,系統隔離、信息孤島、行業壁壘現象嚴重,未能充分發揮“互聯網+”的作用。構建全產業鏈覆蓋的、完整的生態體系成為推進“互聯網+工業控制系統”快速發展的關鍵。
三是跨界標準嚴重缺失。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,工業控制系統從傳統的獨立和封閉變得愈發智能、透明、開放和互聯。然而,工業控制系統相關技術標準與信息技術、網絡技術等技術標準存在較大差異,嚴重阻礙各行業之間實現系統兼容、互聯互通等無縫對接;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安全標準嚴重缺乏,尚不能適應工業控制系統網絡化發展趨勢;工業控制系統在管理、服務等方面的標準亦未考慮用戶、其他行業的需求;工業控制系統與其他行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跨界標準缺失成為“攔路虎”。
“安全”面臨外在風險加大、內在防護不力等諸多威脅。“互聯網+”能為工業控制系統帶來巨大創造力和生產力的同時,也將引入更加復雜、嚴峻的安全問題。
對此,業內相關人士表示,中國工控界與互聯網+的深度融合,現在只是開了一個好頭,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,需要不斷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以期符合市場大潮發展需求。
文章轉載網絡